大众品牌设计中心,济南包装设计,济南画册设计制作,济南VI设计济南平面设计,济南品牌设计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微信支付宝能被“继承”吗?

来源:http://www.dzcmjt.com.cn/news/    发布时间:2019-09-13 13:33:52
     

在网络流行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式“你想把我笑死,好继承我的王者荣耀”。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毕竟生老病死是逃不过的自然规律。在我们死后,QQ、微信、微博、支付宝账号会怎么样?我们该如何处理放满文件的云盘、辛辛苦苦修炼的游戏账号?这些曾经是数字财产的信息,在我们身后就变成了数字遗产。它们曾经属于我,但真的可以传给后人吗?

A

持续6年的继承权官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生命走向终结,如何处理数字遗产,尤其是账户类的数字遗产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2018年7月,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纸判决引来全球关注:一对德国夫妇获得了其已故女儿的社交媒体账号继承权。为获得这一判决结果,这场官司已经打了6年。

2012年,一名15岁的女孩在柏林遭地铁碾轧身亡。她的父母怀疑女儿受到欺凌,申请进入逝者的Facebook账号查看信息,但账号已经被锁定,于是他们将Facebook告上了法庭。

官司几经波折:2015年法院要求Facebook提供女生的相关数据;2017年,柏林上诉法庭认为,网络账户的隐私受宪法的保护;2018年7月12日,德国联邦法院最终裁定,Facebook必须允许女孩的父母作为账户继承人进入。

基于情感因素,人们可能会支持这对父母,但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一旦允许他人调取用户数据信息,就意味着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社交账户包含大量个人及相关联系人的隐私,而隐私权受宪法保护,司法上优先于家属提出的诉求。从情感价值来说,账户遗产是家属寄托哀思的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实践中应该尽量在保障用户隐私和家属情感诉求之间取得平衡。”

也正因此,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近年都推出了代理人的服务,允许用户在生前设置管理人,以处理身后的数字遗产,只是权限并不包括查阅个人聊天记录等隐私信息。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则显得“不近人情”,除了在iCloud规定“不得与他人共享您的账户和/或密码细节”,还特地注明了“无尚存者取得权”,也就是在账户持有者去世后,苹果将会终止iCloud账户并删除所有内容。

B

QQ微博账号难成传家宝

“本来想把QQ靓号转赠朋友,结果登录时提示账号已被收回。这有些不可思议,我从来没看过用户协议,根本不知道账号长时间不登录将被收回。”北京的刘先生最近有点烦恼。与刘先生的经历类似,沈阳的王女士在转赠游戏账号时也遇到了难题。“妹妹因意外离开了,她以前手机上玩过的好几款游戏都不能登录了,因为不知道密码,也没法找回。她在账户上充值了不少钱。”王女士说,她联系了多家网络平台,被告知需要多种证明,才有可能将账号、密码找回,因为过程繁琐,还平添了不少烦恼,王女士最终只得放弃。

前不久QQ推出注销功能时,不少网友表示“QQ里都是青春,不但不会注销,还要传给孩子”。不过如果按照现有规定,这一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王四新教授介绍,和传统遗产不同,账户类数字遗产依赖第三方提供平台和服务,产权并不独立。“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用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具体操作上还是要看用户和平台的协商。”

记者梳理发现,根据微博用户协议,如果在连续90天不使用,微博有权对账号进行处置,包括回收昵称、回收账号、停止提供服务等。

微信和QQ用户协议相关条款显示,用户只有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归腾讯;用户不能把账号转让给别人;账号长期不登录,腾讯有权收回。如果账号里有钱,继承人可以联系客服,在提交相关证明(如身份证、死亡证明、关系证明等)后继承账户里的钱。

也就是说,除了余额,理论上你的微博、QQ、微信账号本身是不能作为传家宝留给子女的。

啥是

数字遗产?

日本NHK电视台《close-up现代+》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日本网友对如何处理数字遗产感到不安。同时,95.2%的网友不知道该拿数字遗产怎么办。

什么是数字遗产?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给出了解答——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库、照片、软件、网页等,都是数字遗产。

大致上,数字遗产可以分成物质和精神两类。物质数字遗产指的是跟钱直接挂钩的,比如支付宝余额、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精神的则是社交账号、个人文件等。

前者以现实财富作为基础,后者则牵涉到逝者个人以及账号内联系人的隐私,对于这类遗产的处理,目前尚无定论。

纵深

法律待“升级”

在自然人死亡后,其继承人在继承其数字遗产时容易出现许多问题。那么,当下对数字遗产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呢?

“目前数字遗产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说,一是用户本人对账号仅享有使用权,网络服务提供者享有所有权,此时账号无法被继承,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选择关闭、删除、注销用户账号。无论是基于情感因素还是涉及经济价值,此种情形均极易因账号内容权利归属引起纠纷。第二种是用户享有所有权,数字遗产可以被继承,此时继承数字遗产需要提供一系列证明材料。此种情况下,纠纷主要集中在如何证明有权继承,以及继承份额如何划分两个方面。

为什么在继承数字遗产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对于数字遗产的继承在理论上没任何障碍,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微信钱包的余额以及绑定的银行账户,这些财产都应当按照继承法的规定来继承,并没太多的疑难问题。”

“但在实践当中,有些人在继承数字遗产时总会出现问题,比如被继承人的相关账号及密码没有告诉家人,甚至家里人都不知道里面还有余额,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被继承人在用的一些网络平台,从而出现问题。”刘俊海说。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我国目前对此只是以一种相对保守的姿态,确认了数据应受法律保护,却还没有肯定对数据的独立民事权利。我国现行的继承法仅对实物财产的继承作了规定,对网络上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并没有规定,从而造成了数字遗产的继承行为在实质意义上很难实现,有待今后继承法的修改。”

本版文 综合中新社、

《民生周刊》、《法制日报》

标签: 支付宝 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