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恰逢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成功召开第十届,今年大会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产业盛会,此次会议汇集了产业内的重磅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以及来自国家各部委的领导、科学院院士、港交所管理者等人士,共同探讨在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话题。
10月9日,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出席本次大会,并作为嘉宾与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进行了一场高峰对话,就“中国医药企业迈向世界级企业之路”主题进行论坛讨论,分享了他对医药企业如何迈向国际化的一些看法。方源资本董事总经理吕明方担任此次对话主持人。
左起:方源资本董事总经理吕明方,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
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也恰逢奠定全球医药竞争格局地位的战略期,中国医药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当前中国药企在跨入世界TOP50药企的道路上已经有所突破,但要与世界级药企比肩还有多少差距?如何实现赶超?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嘉宾的精彩对话。
对话摘录
Q:今天的医药行业,一方面前途光明,一方面挑战巨大,高度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医药企业如何真正在全球医药产业版图中占一席之地?
陈启宇:首先,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学习。复星开始创业时以诊断试剂起家,1998年复星医药(600196.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布局制药领域,之后稳步发展。目前制药已经成为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我们也是从不懂到去学习这个行业,所以第一是学习。
第二,还是要创新,可能最早的时候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复星在并购道路上的发展,但是近几年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从并购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购本身是一门学问,也要学习。学习是第一生产力,其次我们也要不断向恒瑞学习创新。”
孙飘扬:恒瑞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创新。当年我们开始做仿制药,在当时被当作是创新。2000年我们开始做创新药,到现在还在不断创新。我们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创新、创新,不断创新。
Q:药品行业始终是政策引领的行业。过去四到五年,中国医药产业政策监管层面进步很大,但政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阵痛。如何处理政策带来的短期阵痛?
陈启宇:从整个历史看,医药行业始终是政策引领的行业。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一定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中国医药行业自2007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一直到2015年都是20%以上的增长,这种增速也是当时医改带来的增量。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增长质量不是很高,但把行业做大了,这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看病吃药等基本问题。
2017年临床自查核查,虽然当时影响大,但事后看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现在的“4+7”政策也是一样,医药企业要积极参与政策的酝酿和制定的过程,同时政策出台之后,作为企业来讲要快速适应,快速辨识每一个政策背后给行业的红利是什么、风险是什么,风险要绕过去,红利要抓得住。
孙飘扬:要快速转型。尤其在这两年,仿制药招标对企业的压力比较大,我们现在相当一部分还是仿制药来支撑我们的发展。但是从创新药销售比重在增长中取得关键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且我们现在在管线里面有几十个创新药在研发,这个投入相当大,我们其他方面的开支可以减少,但是创新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就没有发展的动力。
Q:复星医药这几年在国际化上做了很多有力探索,请陈总跟我们一起分享国际化的经验。
陈启宇:复星医药十年前在美国建立研发团队,这是复星医药真正国际化的开始。有了这一步,才有了生药物平台复宏汉霖、化学创新药平台复创医药、复星弘创等研发平台。另外,我们在非洲销售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对我们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启示。在非洲,我们的抗疟药是跟大型药企和印度药厂进行竞争。作为最早“走出去”的制药企业之一,复星医药的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打破了非洲市场由外企垄断的格局。
在海外并购方面,复星医药最后并购落点在印度,也是看了很多项目后最终的选择。从复星医药的战略来讲,美国是创新研发人才的源泉,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印度有仿制药低成本研发和制造优势,按照这个布局,再去发展整个全球的布局。
标签: 之路 迈向 中国 董事长 医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