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某创业板公司一则“10转9”的擦边球式"高送转"公告,引发了资本躁动。公告之后,截至目前公司股价已获4连板。
是“高送转”行情要卷土重来吗?今天小编来跟您聊一聊。
01、什么是高送转
顾名思义,高送转就是高比例送股和转增股。
2018年11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联合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高送转指引》),对高送转做出了明确定义:
? 上交所:每10股送转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5股为高送转。
? 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每10股送转比例合计分别达到或超过5股、8股、10股为高送转。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编将开篇的案例叫做“擦边球”式的高送转了。除了明确定义和标准,下面两点你更应该知道:
高送转原理
股份多了,价值多了?非也!高送转其实好比切蛋糕,同样的蛋糕,原来平分两块,一人一块。现在平分了四块,一人二块。但是人的心理总是很微妙,多数人还是感觉两块总比原来的一块多了。
高送转动机
高送转原本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扩大股本,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常规方法。但是,却被一些上市公司玩坏了。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合大股东、高管减持,利用高送转吸引资金,抬高股价。市场甚至一度出现,10送转15、甚至出现10送转30的情况。
正是为了合理规范上市公司的送转股行为、避免高送转乱象,2018年11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才联合发布《高送转指引》,对实施高送转的公司提出了明确的门槛要求:
? 上市公司披露高送转方案的,其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应当持续增长,且每股送转比例不得高于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
? 上市公司送转股方案提出的最近一个报告期净利润或预计净利润为负值、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或者送转后每股收益低于0.2元的,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
? 上市公司不得利用高送转方案配合股东减持。上市公司提议股东、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相关股东)在前3个月存在减持情形或者后3个月存在减持计划的,公司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
? 上市公司存在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除外)的,在相关股东所持限售股解除限售前后3个月内,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
随着监管趋严,近两年实施年报高送转的公司数量明显缩水,2018年年报实施高送转的公司仅有3家。但从个股表现看,似乎资本对于该类事件的追捧热度并未减退。
02、高送转行情的窗口期
小编将高送转事件进行了流程拆解,并按照关键时间节点,分别进行了数据测算。看看高送转事件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表现,究竟能带来什么影响。
正常来说,一份高送转方案从提出到实施,会经过以下几个关键节点:
预披露/预案→股东大会公告→实施公告→股权登记→除息除权→红利发放。
上述关键节点中:预披露或分红预案标志着送转方案的提出;股东大会公告则是对高送转方案的最终表决结果;实施公告意味着送转实施进入倒计时;股权登记日和除权通常是相邻的两个交易日,意味着红利正式进入发放阶段。
根据上述节点,小编选取近5年(2014-2018)年报的高送转数据,并按如下不同窗口期来测算高送转行情的效力。其中,高送转界定标准以上述2018年《高送转指引》为准。
预案公布前
有计划实施送转的公司,一般会有预披露及预案公告。小编在统计分析年度分红预案公布前的股价表现时,以最早发布的公告为准。
通过统计发现,近5年年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
在预案公布之前,相关公司的累计表现均跑赢大盘。前30日的累计超额收益平均达6.72%。不同年份对比来看,2014、2018年年报实施高送转公司的预案前超额收益更为显著,这或与2015年及2019年年初的大盘热度有关。
由此可见,在高送转预案公布之前,提前布局相关潜力公司有机会获得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且大盘表现优异的年份,个股的超额收益越明显。
预案公告后
预案公布,即意味着计划高送转的公司终于揭晓。
通过统计发现,近5年年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
在预案公布之后的4日内均有一定的超额收益,平均超额收益为4.42%。不同年份对比来看,2014年年报高送转公司表现最为抢眼;2018年的高送转公司在预案公布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且预案公布后的第五个交易日累计收益即跑输大盘。
也就是说,在高送转方案公布后,股价短时均有一定的催化效应。不过2018年的短时超额收益已大幅缩水,且预案公布后第5日的累计表现已跑输大盘,值得大家关注。
实施公告后
一般来说,实施公告日与除权除息日之间间隔较短,多为5天左右。
通过统计发现,近5年年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
在实施公告日与除权除息日间,相关公司股价表现均跑赢了大盘(超额收益均为正);不同年份对比来看,同样是2014年年报高送转公司的期间表现最为抢眼;2018年年报高送转公司的期间则表现最弱,且相关公司期间涨幅均值为负。
近5年年报高送转个股
分红实施公告日至股权登记日区间表现(%)
虽然近5年高送转公司在分红实施日至股权登记日区间取得了超额收益,存在一定的“抢权”行情。但2018年开始相关个股的平均涨幅已为负,值得关注。
除权除息后
除权除息后股价降低,一部分资金或因看好公司发展,而助推股价上涨并高于“除权”前,即我们常说的“填权行情”。
完成除权除息日后,即意味着高送转方案正式实施完毕。
通过统计发现,近5年年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
在除权除息日之后,除2014年高送转公司外,其他年份在30日内,相较大盘均未取得超额正收益。按年来看,2014年的高送转公司在除权除息后走出相较独立行情,可能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相关;而2018年的高送转公司在除权除息后,短期表现最弱。
由此可见,在非牛市情形下, “填权”行情并不值得参与。另外,2018年相关个股的短时累计表现均跑输往年,值得留意。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在高送转监管趋严的背景下,2018年年报相关公司在方案公布后、实施公告日至除权除息日、除权除息后的股价短期表现均跑输往年,甚至出现下跌,大家在相关阶段还需理性投资。
不过,在预案公布前,2018年年报高送转公司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前30日跑赢大盘11.29%,此阶段的潜在机会或可适当关注。
03、高送转潜力股
在高送转预案公布前,相关公司短期股价表现均跑赢大盘,因此相关的潜力股公司或值得大家布局。
2018年《高送转指引》明确了高送转的实施门槛,小编按照指引要点,按下述条件保守梳理当前符合高送转条件的个股,不做任何推荐,思路仅供参考:
? 2017年、2018年净利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持续增长,且2017年、2018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同期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50%、80%和100%;
? 剔除2019年三季报净利润为负、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0%、每股收益低于0.4元的公司;
? 剔除在2019年9月18日后,发布了重要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司;
? 剔除在2019年9月18日-2020年7月31日期间存在限售股解禁的公司。
按上述条件,共梳理而得2019年年报满足高送转条件的潜力股共14只,供大家参考。
2019年年报符合高送转要求个股一览
写在最后
2018年新版指引发布后,高送转题材还能否形成规模行情,有待观察。
鉴于高送转并不会改变上市的公司业绩本质,因此还是希望大家理性对待,切记盲目跟风。
标签: 擦边球 火了 引发 高送转 四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