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品牌设计中心,济南包装设计,济南画册设计制作,济南VI设计济南平面设计,济南品牌设计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光伏进入平价上网,成本下降速度快,板块、估值业绩双升

来源:http://www.dzcmjt.com.cn/news/    发布时间:2020-01-08 18:00:29
     

光伏进入平价上网,成本下降速度快,去年下半年国内需求有空档期,价格和股价有回调,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全年,尤其今年上半年这个行业确定性非常强,不仅价格和业绩反转,而且有可能是新技术更新的开锁带来的设备厂商和下游厂商估值的反转。观点:

1)2020年可能是需求大年。去年组件价格降幅很大达10%几,今年国内外需求确定性强,价格降幅,且会有抢装。

2)新技术元年,电池片出现革命性变化。2020年开始下游厂商有投资冲动,设备厂商有国产化和技术导入的储备,20年中-年底实现突破,2021年新产能扩张再上一个台阶,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带来产业链内企业未来空间的打开以及估值的增厚。看到板块、估值业绩双升。

徐柏乔:

一:需求

国内需求:两个拐点。18年的531暂停了指标,19年指标7.11发放,所以19年大部分时间指标青黄不接,20年会好转。19年22GW指标1GW已经定网,还有9GW今年年内开工或并网,遗留到明年大概12GW,即使一小部分作废,还有10GW留到明年。20年竞价政策目前停留在财政部口径上,财政部在明年15或17.5亿上还没审批,但框架已经确定,支持普通竞价25-30GW,加上7Gw的互用指标,明年不会青黄不接。从时间窗口上看:政策是有连贯性的,明年政策不会很晚,时间比较充裕,明年国内需求大概率是反转趋势。

明年从指标上来看:能算到50GW以上没问题,关键是多少能落地,并网可能成为主要限制因素,40GW以上没问题,至少回到18年的水平,可能到42,43GW装机量,同比需求超30%,19年会到28-30GW。

从结构上来说:明年上半年做的是今年留下的10-12GW,加上互用(指标6、7GW)构成了明年上半年装机量的主要部分,在加上扶贫、领跑者,明年上半年需求18GW,今年上半年11.4GW,明年下半年要做20年竞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增量因素是平价,19-20年平价项目,国家20年的PPA(构建保障合同):保量保价的收购这两年的平价项目,21年之后不清楚。所以20年的ppa对于报价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随着光伏装机的成本持续下降,20年底成为平价项目性价比的高点,保障合同+成本下降:20年下半年平价项目装机热情明显高于之前,国内需求反转趋势十分明显。并网端有多少容量看不太清楚。

海外需求:组件端:今年单晶perc组件从2.1跌倒1块7/8,降幅15%-20%,海外需求增速预计也到20%,19年需求85GW左右,20年超过100GW,20年国内+海外140GW左右,19年115GW,18年106GW,2020年行业需求增速增加:海外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需求反转。

二:产业链

硅料:20年先抑后扬,需求:一季度环比19Q4需求不会有明显好转,甚至下滑(过年),供给:供给端释放,大全Q4新产能已经达产、东方希望也会在明年Q1释放产能,明年供给端Q1最差,往后没有新增产能,明年国内海外有一些产能退出,需求端逐季好,供给端收缩,至少没有新增产能了。

硅片20年降价20%左右,年底看到2.5左右,降价节奏看新产能投产,一季度:隆基云南二期、晶科5GW,上级数控也有一些少量,二季度中环也会有产能出来。怕明年需求忽然低于预期,对价格冲击比较大,目前来看明年平稳下降可能性比较大。

电池片:目前价格是底部,明年硅片平稳下降,电池片也会平稳下降,但电池片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下降幅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今年底产能120GW,明年底160-170GW,明年140的需求上半年拆分,下半年会高一些75-80GW,明年下半年可能从现在的供过于求到供需平衡,竞争格局会好一点,节流一点硅片降价的利润。

组件:全球光伏销售体系的建立,隆基、晶科、晶澳的龙头地位很明显,组件不像上游有制造端后发优势,2c端:品牌和渠道比较重要,这种优势是软实力,难以逾越。

推荐龙头:隆基、通威,估值还是比较便宜的,具备安全边际。

佘炜超:

一:电池片扩产。

去年9/10月份,对PERC扩产悲观,主要是电池片价格雪崩,从1.3跌倒了0.93,最新设备盈利只有5/6%,通威这样的龙头盈利7/8%还是很低的。当最先进的企业只能做到7%净利的时候,很多产能已经徘徊了,所以价格在9/10月份触底到9毛多,但11/12月份价格改善,需求没太变但供给下降,通威价格在一块多一点,市场大宗也在9毛7左右,通威回到了10%以上,市场也在6%7%。

2020年电池片跌价20%,电池片降价幅度有限,我们认为PERC盈利能力触底回升,12月以来我们看到PERC的大厂,通威、隆基、爱旭等都打算在2020年扩产,了解到2020上半年大厂扩产规模在20多GW,超过之前全年的预期。如果到下半年需求释放,会逐渐供需平衡。2019年装机量在50GW左右,2020年估计会在50GW左右,如果140GW装机容量再往上走,肯定PERC还会扩产,价格不会往下了。PREC到推广的第四年,依然看到这一代产品有比较强的生命力。从去年105GW-今年150GW以上,多晶硅亏损,今年可能完全被单晶硅替代,老的PERC和多晶硅落后产能可能会释放需求,所以PERC扩产在2020和2021年都比较乐观

二:新技术。

1) PERC:重点从硅片(多晶-单晶)变成了电池片,16年以后PERC以及一些边缘性改进:激光烧结、topcon氧化技术、捷佳伟创19年二合一的方式提升效率,使得PERC效率每年提升1%,16年19%-19年的22.5%,2020年可能能到23%以上,PERC的改善还是可以去争取的。2020年第一个是PERC+,天合在做,捷佳也在做一些设备的开发,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在背面镀膜改进,有可能是透明导电膜的改进,也可能是氧化,能给电池片小效率提升2%左右。PERC+能做的设备的只有捷佳一家,还在实验阶段。

2) TOPCon:中来、晶科、晶澳都在做,效率23%多,比PERC高一个点,TOPCon国产化还在湿法上,LPCVD国产化不够高,今年会加速国产化,如果用TOPCon做,在PERC上单GW增加5000w,PERC+单GW增加1亿。如果100GW都这么改造,TOPCon有50亿增量,PERC+增加100亿。这两个都要增加后道设备,厂房无法容纳这么多设备,所以还会有全新的产能。

HIT:有争议,因为是基础上的革新,原来BSF还是PERC都是硅片的简单处理,异质结是元素的参杂,除了硼扩还加入了磷扩,对PECVD要求很高,无论是PECVD还是Cat-CVD都是接近半导体的技术,投资占比达到40-50%之间。后道镀膜是TCO导电膜,对称式的结构,是面板的级别,住友的RPD技术,还是国内PVD的技术都是这个方式。加上前道湿法设备要求也很高。流程缩减到4道,但是难度很大,对设备厂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对制造厂商也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HIT有很多的争议,国内在跑的产线都没有和PERC拉开很大的差异。汉能成都的线23%多,晋能、钧石23%多,通威(中威、成都、合肥)三条线也不好,这个需要摸索,技术进步不会很快突破。但有几个关键点:1:自从山煤说要进入到这个里面去,行业内几家企业都变的积极,怕他们的护城河不在,对于行业是鲶鱼效应。预计国内今年总体需求有5GW左右,其中山煤就有2GW,去年爱康已经在投了,今年通威隆基会加速。如果按照8-10亿元/GW看,就能达到40亿的市场。2:国外设备贵,有些买国产,但总体投资量还是很高,但是今年设备国产化进度可能超过我们预期,捷佳伟创去年10月全线展示,去年底RPD效率底稿5500p/h以上,丝网也能达到0.9片,10000片/小时,全道只有PECVD还是只有3000片,今年能达到5500,是全世界唯一一条全都能达到5500的厂商。迈为和金辰也在研发。所以设备都指向某个时点,最慢四季度,最快二季度实现全线国产化,会有新进来的选择国产设备。工艺在竞争,设备国产化会很受益。

三:推荐标的--捷佳伟创

1) 整个光伏出现需求大年,特别上半年整个板块会好,去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好,通威隆基好于设备公司,主要因为设备企业收入确认晚一年时间,订单有滞后期,去年上半年设备厂商集体低于预期,今年设备企业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加上设备的交付,捷佳增速到50%以上没问题,会比光伏公司好。

2) 新技术设备厂商最受益,捷佳在全线设备都有布局,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名单,上面有行业内专家的名字,他们都带先进制程设备的团队,能保证新技术的开发超预期。

3) 之前诟病他的回款等比较差,PERC后期进入到竞争阶段,他的议价能力不强,但是到新技术,越来越半导体化对设备厂商要求高,小竞争对手推出,且对于客户的议价权发生变化,从押款的方式有变化,半导体设备企业和制造企业关系看,比较平等,甚至在阿斯麦的股权名单中能看到下游大厂,随着光伏设备半导体化,设备公司议价权增强。2020年大概兑现40-50%的增速,今年能获得50亿以上的订单,对应2021年也能快速增长,2021年能做到8亿以上,毛利率能提升的话能到10亿,2021年PE就在10几倍。

标签: 速度快 平价 估值 板块 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