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一等座椅长什么样?对乘客来说,它可能更多指向舒适性,对铁路运营方而言,则还要加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而将这种种需求统合起来,让一个模糊宽泛的概念最终成为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的,是工业设计的力量。9月20日,2024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山东烟台开幕,包括“面向450公里时速的中国高铁高端一等座椅”等在内的多个前沿研究成果亮相,一展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生物医疗等领域借由工业设计实现的最新表达。
这也是山东第五次“牵手”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工业设计是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业设计总监李承龙看来,新产品乃至一个新产业,往往能从工业设计里“长”出来。五年来,伴随着工业设计实力迈向新台阶,山东制造业发展被不断注入新动能——对应今年大会主题“设计·新质生产力”,“新”设计驱动“新”制造也已成为山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最为集中生动的写照。
很“卷”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设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以前一条成本过亿的生产线只能生产一款车,而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汽车智能焊装主线采用64台机器人协同工作,可满足四平台、八车型共线生产,并支持后续车型柔性扩展,如今已成功应用至国内多家主流车企。
“这样一个工业设计产品落地于生产车间,是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数智技术的集成成果,但其实生产线的设计过程本身也离不开多种新技术赋能。”总经理张开旭介绍,原先为了提高一次交付合格率,一条生产线需要先在自己的工厂做预集成,再把客户的车拿来到产线上跑一遍,一装一拆,起码就得两个月;现在运用离线仿真、虚拟调试技术,这个设计过程在电脑上完成,很多问题前期就能发现并解决,由此大大提高在客户现场安装后的一次交付合格率。“据服务的车企介绍,以前的首车车身合格率大概在80%左右;而这个产线第一次车身合格率就达到了93%,目前是行业领先水平。”张开旭表示,从过去两年才能建成运营一条生产线,到现在最快八个月就能完成,花在产线上的时间短了,意味着车企产品的市场投放速度就能不断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国际汽车生产新潮流也就能进一步跑出“加速度”。
五年前,伴随着山东与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山东着力强政策、建平台、优服务,先后建成5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1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后者即李承龙所在的全国智能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五年来,越来越多设计成果应用在山东、落地在山东。李承龙提到,和南方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代表的工业设计不同,山东装备制造等“大块头”领域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提供了肥沃土壤,近年来,借助工业设计实现了产品、产业明显的升级迭代。而这些工业设计新力量也在服务山东本土设计需求的过程中加速生长起来,具备了向全国辐射、推动更多地区、更多产业创新成果迭代应用的能力。